查看原文
其他

【班主任工作细节系列1】“录音”背后的“杠杆解”

陈琼老师 22号天空 2024-01-09

以前做班主任,只需要想:


如何把孩子带好?如何把班治好?如何和家长相处愉快?


而今,要做好班主任工作,还要注意诸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今天聊聊班主任工作中的第一个细节:比如手机等智能产品“录音”现象,需要班主任高度重视。我们先看三个案例:


【案例1】有“惊”无“险”的录音‍


两年前,我给全班开期末家长会,记得有一位家长因事不能参加,故请家里老人代开会。而老人觉得我讲得好,怕回去给子女转述不清,所以这位代会老人对我的内容全程录音。

会议结束后,这位老人悄悄告诉我他全程录音的事。一方面为他的认真,感到可贵。但另一方面,作为我的职业敏感,绝对是不希望家长录音:

因为他没有征得我的同意,倘若我在这一次交流中某小小小细节有一点点疏忽,那都有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幸好,每次家长会我都会认真备课,每次聚焦一个话题,精心设计活动,谨慎交流,让家长们有高峰体验,积极参与,多维互动,他们都会收获良多。比如《期末“休业”式,家长会,我们这样“玩”儿》。

这样的录音,有“惊”无“险”。


【案例2】不理性的“录音”‍


最近听一朋友聊起一事:某校一班主任经常在课堂上“狠批”学生,因为语言和方式不当,孩子回去告知家长,家长听孩子一面之词后导致内心“不满”。于是,家长让孩子带了录音设备进教室,经过一段时间,录了多条老师“批”学生的语音信息,导致家长和老师关系恶化,让双方陷入僵局,让家校关系紧张。

这就是班主任工作没有注意细节,没有注意方法和策略,让自己变得很被动。但家长这种做法也肯定不对,一点也不光明磊落,一点也没有智慧,而应该积极主动及时和老师沟通,消除误会,提醒或希望老师调整教育方式。总之,因“录音”让双方都伤痕累累,给班级、给学校、给双方带来了“麻烦”。

这样的录音,在“爱”与“痛”的边缘。


【案例3】厕所里的录音


多年前听过的故事,一学生在厕所拿手机,录隔空厕所间正上厕所一位老师和他女朋友打电话的内容。之后,学生把录音放给同学们听,结果让老师非常生气。

这样的录音,在“尴”与“尬”之间。

……

以上,聚焦三个“录音”的案例片段,是想将我们班主任日常工作容易疏忽的细节作一个呈现,提醒我们重视这类“录音”是有安全隐患,需要我们做专业而艺术的指导和管理。

教育部发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指出:学校应当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学校或者在校园内使用,对经允许带入的,应当统一管理,禁止带入课堂。



为了校园环境的安全,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舒心教育,家校关系和谐。我们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班级相关智能终端产品进校园的管理,谨防“录音”“摄像”之类引起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比较直接的隐患表现有三:

隐患1

降低质量‍


课堂,应该是师生在愉快安全的氛围里,生命激荡、思维碰撞、灵魂交织的共享学习旅程。

但,现在有的孩子有电话手表或其它智能终端产品,出于好奇、好玩,会把老师上课的画面拍下来,或语音录下来。如果,孩子把这些内容给家长听、看,只要内容稍有一点点不恰当,就容易引起误会。

关键是孩子因身上有这些智能终端产品会让注意力、专注度受影响,这样容易让孩子上课分心,影响学习效果,降低学习质量。


隐患2

影响关系‍


校园,应该是学生、教师生活的家园、乐园、学园,就如家一样温馨、安全、友爱、幸福之地。

若因孩子或家长运用智能产品在校园在班级录音、录像,将不实的信息传递出去,导致一种紧张、不安全的教育环境,会让生生间、师生间、家校间、家长间不能放松,没有信任感,没有安全感,必将影响关系。


隐患3

消耗能量‍


一旦有一些不实信息或容易引起误会的碎片信息传出,就会产生家校矛盾、家长间矛盾、学生间矛盾,引起心理动荡或情绪波动。只要有矛盾,班主任就要陷入处理这些事情当中,要处理好这些问题,会消耗非常多能量、时间。

若遇通情达理家长,会很快处理好;遇不够理性或不够理智的家长,要耗费你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还未必达到理想效果,甚至处于僵局,让彼此难看或矛盾升级,造成恶劣的影响。

那么,作为班主任对于携带机手或智能终端产品进校关于“录音”“录像”,有什么样的“杠杆解”呢?



1.民主商议,直击核心‍



多年前,因为不让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出现过师生间、家校间的强烈矛盾。

2021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作为班主任,基于班级情况,结合《通知》要求,可以在班内进行情况进行政策宣讲,专业引领。

让家长知晓国家这一通知出台的背景,明确具体内容和要求, 民主商议,直击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产品管理核心,增强家校沟通,让家长要履行教育职责,需要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另一方面,也要利用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机会对学生加强相关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能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以此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只有通过和家长、学生进行充分沟通,民主商讨,形成班级管理、家校协同育人共识,班主任才能推进对于班级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产品管理工作。

思想通,行为才能通;

行为通,心灵才能通。

心灵通,沟通才能通。



2.家校公约,一起遵守



有了上一步的班级民主沟通,那么就可以在班级进行问卷调查,掌握班级学生或家长对于要带手机或智能终端产品进校园的实际情况,结合班级实情,家校共同制订班级公约。

因为,国家或学校有共性的规定,但班级也要有针对性地制订班级的具体执行公约。班主任可以联手家委会、学生共同制订班级公约,然后抛出给全班再完善、再修订,最后民主通过,形成班级共同遵守的公约。

试想,上文讲到的第二个案例,如果这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细节中,特别注意了这个文件的落实,特别注意了对班级家长的引领,特别注意了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会出现:家长让孩子带录音设备到班级录老师“狠批”学生的信息吗?

就是因为班级没有良好的家校沟通氛围,沟通渠道,让家长听了孩子的一面之词后,采取这种非正常的方式来抓老师的“把柄”;最后让家长和老师间的关系完全“决裂”,深深地刺伤了对方,让彼此都没有退路。


即使这位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不妥,我想家长也不至于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为家长在这样做的时候,孩子是看在眼里,孩子还参与了成年人的处理方式,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他会学习家长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方法?

方法会有很多:第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和老师当面沟通,了解情况,化解误会,调整教育策略;第二种如果家长没有时间见老师,则可以直接打电话了解情况,化解;第三种如果您的确碍于面子,则可以通过学校分管德育的校长或德育主任沟通、化解;第四种则通过校家委会反馈现象,由校家委会相关人员反应给学校;第五种则通过校长信箱反应情况等。

最好的是第一种,解铃还需系铃人,面对面沟通,这样可以看到表情、动作,真诚与否都显露于外。其他方法都不是上策,只会让误会更深,解决效度降低,信息失真或消减。

所以,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有机制,有通道,则会引导家长做理性家长、和学校高效配合,就不会出现非理智的做法,让彼此伤痕累累。



3.动态推进,灵活应对



常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基于这样的机制,非原则,非底线红线,我们可以人文推进、动态、灵活处理。

如,遇到有的家长某一天或某一段时间,的确需要孩子带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产品到班,那么则可以通过提出申请,达成家校共识,然后个别对待有特殊需求的家庭和孩子。


做班主任,一定要将“规则”与“人文”掌握好。应该讲规则的时候,坚决要守规矩;能人文的地方,一定要通达、人文、变通。这样才能让家长感受到你是灵活的、是有应变力的、有主见的、有思考的班主任,而非“固执”甚至“偏执”,让人不好沟通,不好相处。

“杠杆解”就是非直接的、消耗资源很小的,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决定性的解决方案。以上三步,就是班主任工作细节中,要解决学生带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产品进校园引起不必要“麻烦”和“误会”的“杠杆解”。

做专业而幸福的班主任,需要专业的修炼与专业的思维,需要有班主任工作的敏感性。希望我们做班主任过程中,留意细节,重视细节,琢磨细节。

备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链接】

1.中途接班: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必修课程

2.“班主任技能大赛”想说爱你也容易:“铁人六项”应战技术与策略

3.三把钥匙:让你做学生特别喜欢的老师

4.班主任校本研修:是班主任成长最接地气的“能量场”

5.“三牛”精神:激扬班主任治班的“牛劲牛力”

6.【班主任有问有答系列1】家校同行,为孩子生命成长赋能

7.新媒体时代,班主任创意带班“三步曲”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